厌氧生物技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共发生过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此时科学家们开发了厌氧氧化塘、普通厌氧消化池、
江苏污水处理厌氧接触工艺反应器即第一代厌氧反应器,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尝试应用厌氧生物技术。这一代的厌氧反应器采用污泥与废水完全混合的模式,污泥停留时间(SRT)与水力停留时间(HRT)相同,停留时间需要20~30天,厌氧微生物浓度低,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20 世纪70年代,迎来了
江苏污水处理厌氧生物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高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科学家们开发了以UASB反应器(荷兰)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该反应器可将污泥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分离,处理高浓度废水的停留时间从过去的二三十天可缩短到几小时或几天,使得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南非在20 世纪50-60年代就采用了厌氧技术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以及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McCarty小组就厌氧滤池的研究均在厌氧技术发展中实现了突破性的研究,但并没有得到政府和业界的支持和认可。而在荷兰,厌氧生物技术先后在处理农产品工业废水、林产品制造业和造纸工业废水处理、高含盐废水、化工和石化工业废水等方面取得了成功。
生物固体停留时间(Qc):Qc对阳离子金属去除有较大影响,因为活性污泥表面常被难溶性或微溶性的多聚物所包围(如多糖),这些多聚物表面的电荷可使金属迅速地得以去除。已经证实,细菌多聚物产生和细菌生长相有关,稳定相和内源呼吸阶段多聚物产量最大,而Qc增大,污泥中细菌处于稳定相和内源呼吸阶段,有利于对金属的去除。
标签: